从数字租客到内容房东,用独立站做个慢流量内容经营者

在过去互联网的蛮荒时代,大大小小的博客和论坛就像自由集市,每个摊主都能支起自己的小铺子吆喝。在如今这个被互联网巨头圈地的新世界里,你可能会发现:看似遍地黄金的平台经济,早就开始为大家量身定做了一套“收租体系”,旧社会的“地主——佃农”的关系换了名称再一次出现了。

平台的便捷,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在平台上吸粉并能承接一波流量,尽管这样的初衷并没有问题,但假如你是入驻于某平台,对于平台来说,你就是一名租客,你的一举一动必然受制于平台这个房东的约束和控制。

平台时代的"包租公"

几年前,作为一名曾经也在平台上发过内容的博主,“不投广告就限流”是平台那时给我们这些小账号下发的直接“通缉”,而所谓的广告费,每个月上万只是打底。仅仅一个正儿八经的原创博主,不搞虚假的营销,也不想费心去折腾快速吸粉或打造花样繁多的营销矩阵,所以我那时多少领教到了平台的潜规则并选择退出。

更魔幻的是算法规则。去年一个博主认真打磨的科普视频播放量始终卡在3位数,直到某天咬牙投了800块推广费,播放量瞬间突破10万。这种"不交租就限流"的潜规则,和我所描述的"平台通过限流压榨博主"完全吻合。说到这里,你可能意识到了,我们这些内容创作者,本质上成了新时代里给平台"打工"的数字农民。

所以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做自己的独立网站,自己买域名、服务器,哪怕再小,流量再少,但我知道那就是极为珍贵的私域流量,它可以存放我所有的创作作品,同时我也可以把内容分发给平台,但我并不担心平台上的流量多少,因为我知道同道中人一定会最终找到我的网站并记得我。包括我们做独立站、SOHO店,也是希望能帮助到这些被平台围困的内容创作者,让大家有一份能保留一点倔强的自留地。

流量围城里的困境

平台打造的流量王国里,每个人都活在亦真亦假的虚幻世界里。比如新人刚入驻平台,平台会很“慷慨”的给新人一定的流量作为“甜头”,一旦尝到甜头后就会开始给这个新人限流,噢,不对这时已经不是新人了,假如想要流量,就必须花钱买流量才行。

对套路还没有深刻认识过的创作者这时就会很困惑,为什么同样品质的内容,前期会给自己带来大量的粉丝和互动,后面就一直稳定的维持在两位数呢?困惑之余,一些创作者就会尝试着给自己买一波流量“看看效果”。结果这批创作者(假如有稳定的资金支撑的话)就会成为平台的正式租客,享受着流量洗礼的同时也在按时上缴着租金。

可是平台里的“租金”并不稳定,也没有合理的议价规则,就像去年据说某视频平台的中视频博主就经历了:原本稳定可观的中视频的收益极速下跌,直到最后不得不停更的经历。

当然,对于创作者来说更可怕的是内容的异化。为了迎合算法,创作者不得不把深度长文切成几十秒的快消视频。你可以说这是为了营销,但你也知道这对于自己和看视频的用户也没有太大的营养。而且在平台上,由于算法的审核问题,有些内容即便并没有违反什么“敏感词”规则依然被举报下架了,这也是让创作者极为寒心却申诉无门的事。

重建"自留地"的慢流模式

独立网站就是创作者的自留地。自己的网站不会有突如其来的限流警告,不必担心精心制作的内容被限流或直接下架,虽然日均访问量也许只有三位数,但每个读者都是真正被内容吸引而来的。这种"慢流量"模式反而沉淀出忠实用户。当摆脱了流量绑架,内容才能重新回归价值本身。

在这个被巨头割据的时代,选择独立网站不是逃避,而是觉醒。最后想到,大家为什么喜欢看评论?因为那是真正有人一字一句“无心”的创作,没有经过平台“修饰”过,也更加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