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稀释的流量:为什么平台的粉丝越来越不值钱了?

当大家都在迷恋流量,梦想流量能带来逆风翻盘的时候,是否想过“流量”在这几年的变化:以前大家只关注十几个账号,刷两下就能看完所有更新。现在关注列表动辄几百上千,每天刷半小时都刷不到底

就像你原本有10个朋友,每人分你1块钱,你能赚10块;现在你有1000个“朋友”,每人分你1分钱,你还是赚10块——但每个朋友所提供的价值却被稀释了100倍。 更扎心的是,平台算法还会“雪上加霜”。你以为关注了就能看到?算法只会推它认为“热门”的内容。你关注的90%账号,可能永远沉在信息流的底部。而在“热门”里你还会持续关注更多账号,让你的关注列表继续被稀释。

流量不值钱的三大推手

一、市场饱和

过去上网的人少,一个搞笑视频能火遍全网;现在人人都是创作者,连猫狗发个呆都能开直播。用户增长放缓,但内容供给爆炸式增长,流量自然不够分。

二、流量失真

一些企业为了抢用户,从砸钱买广告到制造夸张标题、擦边热点内容,甚至造假流量。结果就像菜市场吆喝声太大,大家反而听不清谁在卖什么。很多流量数据真假难辨。有数据显示,2018年后流量价格暴跌25%。

三、用户进化

早期网友容易被猎奇内容吸引,现在不能提供真实价值的流量再难吸引到真正的用户了,就像超市试吃小饼干——尝完就走,没人买单。

被稀释的流量,还能怎么用?

随着流量被不断稀释,一些内容创作者短期看不到流量带来的收益,反而为了流量花了不少钱,于是选择了停更躺平。但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启用了另一套基于“流量”的新玩法。

一、建立自己的私域流量

我们当然不会从此就永远离开平台,正如你可以出入公共娱乐场所,但总有自己的家要回。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私域流量池,意味着你需要建立起数据完全归属自己的个人独立站

建立一个自己的独立站不需要花多少钱,就像我们做的产品小飞页,一年只有几百块。我们尽量努力让网站的使用者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就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网站,相信也有不少人在往这个方向去钻研。疏通网站技术和普通人之间的技术鸿沟

二、从“抢流量”到“养关系”

不要去抢不属于你的客户,记住这句话:“健康的关系一定是不需要太过努力去建立的”。它很好的诠释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都是一种看似不经意的“命中注定”,所以,你只需要做好自己,让属于你的客户找到你。不断产出更优质的内容,踏实长期的去做这件事,而不是把心思耗费在流量的无意义争夺上。

三、“情绪价值”比“功能价值”更值钱

当产品功能趋同,能带来愉悦、共鸣的“情绪钩子”,才是流量的新密码。 在平时刷视频的时候我发现一个特点:能让我长期关注的博主一定是具有“陪伴”功能的,他们未必产出高品质作品,但总是能运用他们的一些个人特性为他人带来精神的共鸣。最后,我对他们的“关注”更多是能自然的“记忆”起,甚至可以像谈论一个朋友一样向身边的人推荐他们。

即使在推荐页,我并没有刷到这些人的内容,但我也随时可以想起他们,然后把他们搜出来。

这种“陪伴感”源于博主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稳定的内容输出节奏以及独特的个人风格,构建起类似朋友关系的信任纽带。在用户心智中形成无需算法推送的主动记忆,实现了从内容消费到情感连接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