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流量焦虑:学会搭建个人的独立网站,把个人价值沉淀下来

过去十年,我们亲眼见证了互联网重心的转移。曾经以图文为主的网络世界,如今已被短视频全面占领。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股新的潮流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绕开热闹的视频平台,开始创建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独立网站

人活于世,要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需要会"亮手艺"。"会调咖啡"是手艺,"能种月季"是手艺,"善于倾听"同样是手艺。

如果仅仅是展示自己就必须套用短视频模板、追赶热点标签,被点击量裹挟……这些流量焦虑的背后凸显出了最基本的需求:能不能让专业/手艺/价值,纯粹地呈现在需要的人面前?

深度沉淀的个人价值

自主的独立网站没有浮躁的点赞声,没有浮夸的标题党,掏出的是货真价实的干货。这更有利于沉淀个人的价值。如果是依靠平台,总难免要遵循平台的规则,可能会不允许某些所谓的“敏感词汇”等,不得已下,慢慢会失去创作的自发和能动性。

比如现在有的私家面包坊就把独家配方和手作过程全整理在自己的网站上。不放打赏链接、不买流量广告。依然可以凭借用料实在获得稳定的客户光顾。

方圆五公里内的生活地图

对于创作者而言,有趣的也许就是身边也能寻找到另一群创作者了。创作难免孤单,而假如能寻找到志同道合者,并且还能在周边发现他们,彼此能互通友好往来,互相购买产品和服务,还能形成一些更有趣的线下连接互动,这将会带来基于周边社区全新且友好密切的人际氛围,同时也就形成了良性健康的经济微循环

网站和其他自媒体账号不同,它不局限某个APP平台内,就像我们的SOHO店,不需要注册就可以下单。这样就能建立起更自由的主客连接,每个人还可以收藏周边有趣的网站二维码,作为自己日常的生活向导。

对抗流量的时间密码

互联网早过了疯狂圈地的年代,现在选择独立网站,本质上是找回确定感。在自己的网站里深耕细作。

一个人能长期去投入做一件事,长期的时间本身就能带给人一种信用感,就像街角开了十年的早餐铺子,老板每天雷打不动地天没亮就生火熬粥。大家路过时就算不进门,光闻着香味就觉得安心。

长期维护网站也是这样,每天更新内容、整理作品,哪怕暂时没人看,这份坚持本身就像在说:"我在这儿呢,靠谱着呢!"时间久了,访客看见内容多年不间断的发布日期,即使不去看内容,心里先给你盖了个"靠谱"的戳儿。